当你难过时,要记得打开门窗
春天,万物复苏、生机勃发。明媚春光和盎然绿意带来一片美好和宁静,也使人感官变得灵敏而纯粹。人们在感受这片安宁的同时,萌发出更多对生活的热爱。然而,并非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这份美好。近几月来,网络上发布的一起起自杀的社会新闻,令人心情不由沉重:
2月26日凌晨,西安一女子从17楼跳下,时年21岁。经调查发现,女孩因身处网贷旋涡,自觉无望还清贷款,不敢告知父母,自杀身亡。
3月29日,四川省一位初三学生,服农药自杀,并用手机完整拍摄自己服药前8分钟的经过。视频中,他对学校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表达了不满。
4月21日,四川攀枝花一母亲带着3个孩子跳河。据调查,死者杨女士因丈夫长期不在家,需独自照料3名体弱多病的孩子,疑因过度的精神压力引发抑郁。
……
类似的事件频频发生。看到这样的新闻,有人同情,有人叹息,有人感慨,也有人责备。人终有一死。“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,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。”(史铁生《我与地坛》)而且,人们普遍认为,死亡是一件令人悲伤、绝望、不愉快的经历。那么,是怎样一份超越死亡绝望的决绝,会让人主动去选择终结一切存在的死亡呢?
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精神崩溃。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?不少人对他们结束生命前的经历进行各种猜测。也不乏一批人,表达出“恨铁不成钢”的谴责:心理素质实在太差。
诚然,这涉及到“心理健康”的问题。然而,很多人没有意识到,恰恰是这样一种忽视和批判的态度,加重了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。很多人习惯于忽视、否定自己和他人的负面情绪,导致情绪缺乏及时的疏解和沟通。于是那些不幸的人,找不到悲伤的出口,找不到任何支持,被负面情绪、负面思维给吞噬,最终,选择死亡,让生命归于虚无。
这实在令人太心痛。试想一下,那个网贷压身的女孩,是否曾在离世打电话给父母,最后听听他们的声音;那个带着孩子纵身跳入河中的妈妈,是否曾打电话给老公,抱怨自己承受不来……他们生前接触的最后一个人,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?如果当时有人倾听他们的难处,给他们机会释放积蓄的压力,结果也许截然不同。
幸福的命运何其相似,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。有被贫穷刁难的,有被疾病折磨的,有被至亲背叛的,有被命运戏弄的,每天,总有这样那样的程度等级不一的不幸在发生。有的人很幸运,他们有健康的身体、足够的财富、平和的心态来应对糟糕的处境、负面的情绪。有的人却没有那么幸运,他们的境遇截然不同,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生活风险,也不知道怎样排解内心的悲伤。于是,这些悲伤最终被酿成毒药,或戕害别人,或毁灭自己。
每个在痛苦情绪中挣扎过的人都知道,处理困境需要作出多种层面的努力,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必不可少,外界的援助也至关重要,有时甚至改变命运。
今年就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:
2月27日,一位微博博主发布求助微博,表示有网友私信称要自杀:“我吃了药了,临死前,想找个人说一下……”微博发出后,网友们纷纷紧急奔走,一场从线上到线下的营救就此展开。女大学生最终获救,并在微博中透露自己患有重度抑郁症。之后,网友陆续在网络上鼓励、开导她,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情给予她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。
在北美的一些古老民族,就有专门举办为悲伤的人举行治愈伤感的仪式,帮助他们克服悲伤,减轻痛苦,再用一些草药查让他们恢复斗志。而现如今,当现代化、城市化让人们节奏加快和彼此陌生,有意识地寻找人和人思维和情感上的交流碰撞依然至关重要。
所以,当你碰上一个愁眉苦脸的人时,请不要吝啬你举手之劳的善意,而那些身处困境的人,当你痛苦时,要记得打开门窗,让外面的暖风进来,帮你吹淡悲伤……